【逝者】1973年,贝聿铭一生最糟糕的时刻

【逝者】1973年,贝聿铭一生最糟糕的时刻

建筑大师贝聿铭于当地时间周四去世,而他的建筑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程衍樑

【逝者】1973年,贝聿铭一生最糟糕的时刻

1973年,建筑师贝聿铭正在经历一生中最艰难的挑战,地点在美国东海岸最保守的城市——波士顿。

之所以说波士顿保守,是因为这座城市以其历史悠久、典雅含蓄的殖民风格建筑为豪,摩天大楼在这里不被视为繁荣的标志。城市元老们甚至使用对市内建筑限高的办法来捍卫这里维多利亚式的天际线,任何试图改变其19世纪城市布局的想法都很难被落实,居民们将考帕列广场自诩为“新英格兰的雅典卫城”。最重要的是,这座城市拥有比其他美国城市更多的建筑设计师。

可想而知,贝聿铭在这座城市接手一个60层高楼设计规划的需求时所面临的压力。当时贝聿铭的设计事务所开张刚过10年,但在波士顿已经颇有知名度,他在1966年夏天完成了对于汉考克大厦的设计方案,汉考克大厦的委托方来自一家历史悠久的保险公司,他们希望贝聿铭能够在建筑上压倒自己的对手品牌,顺便改变波士顿的天际线。贝聿铭对方案修改了6次,最终的定稿颠覆了当时在纽约和芝加哥流行的机械重复的盒式玻璃建筑,它包括了起伏的流线型玻璃墙、几何状的壁阶以及锯齿状的削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