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1973年,贝聿铭一生最糟糕的时刻( 四 )

对于建筑师而言,成为这样一个烂摊子的核心人物绝非好事。贝聿铭的合伙人考伯对于整件事的评价是“既臭名昭著,又竭力摆出高姿态”,贝聿铭本人损失惨重,地位显赫的客户们很快获知他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建筑师,他们不愿雇佣一个被控有失职行为人来设计自己的企业大楼,即便那些诉讼已经结案。

【逝者】1973年,贝聿铭一生最糟糕的时刻

在汉考克案以前,贝聿铭的人生一路顺利,他出生在中国的一个望族,在1935年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并且一路都受到名人或巨匠们的帮助指引——包括艾默生、格罗皮厄斯和威廉·泽铿多夫,甚至肯尼迪家族。作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建筑师,贝聿铭在拉拢业务和与避开政治牵连上本领超群。人们甚至私下用“中国的梅特涅(拿破仑时代的奥地利外交大臣)”来称呼他,很难相信这种绰号会落在一个建筑师身上。

波士顿让这个一帆风顺的成功者栽了跟头。汉考克事件后,贝聿铭引以为豪的业务技巧也变得苍白,他在1969年接下来IBM的一个办公楼设计方案,但1973年后,IBM用另一位可靠的现代派建筑师爱德华·巴恩斯取代了贝聿铭。1974年,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挑中了贝聿铭担纲为其创立的亚洲协会设计一座新的文化中心,但最终,洛克菲勒三世对贝聿铭提出的方案没有表示满意,亚洲协会的项目被移交给了其他事务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