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1973年,贝聿铭一生最糟糕的时刻( 五 )

此时的贝聿铭处境只能用糟透了形容,1970年代的建筑业还处在萧条中,而建筑师与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通常周期很慢,他的事务所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但贝聿铭的生命里,蕴含一种处变不惊的特质,这让他通常对糟糕的现状采取轻描淡写的态度。就在几年前,他和家人在柬埔寨游览吴哥窟时,遭遇到了游击队的袭击,他们和同伴租了一辆小车逃向泰国关卡。在这种生命攸关的时刻,贝聿铭仍能在路边的水果摊停车,品尝榴莲的味道。

这次也一样,贝聿铭压根没打算解雇事务所中的任何一个员工,同时不甘向受挫的名誉低头。他知道自己在美国国内的声誉暂时无可挽回,于是将眼光投向海外。

在1970年代中期,亚洲的城邦国家新加坡正在经历经济腾飞,许多大型建筑项目在等待世界一流的设计师,并且,这里的银行家都认识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在新加坡,他为一个金融集团打造了52层的总部大厦,一个东南亚航运大亨则委托他建设一幢办公大楼。除了东南亚,中东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也逐渐不容忽视,建筑群在沙漠边缘拔地而起,贝聿铭为科威特建造了带有拱廊的阿萨拉姆商业街。在伊朗,贝聿铭成了富豪们的宠儿,他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单子,并试图面见巴列维国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