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文学 近现代亚洲的倒影( 三 )

《午夜之子》

作者:(英)萨曼·鲁西迪 译者:刘凯芳

版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年9月

漫长的历史沉淀是印度的文化财富,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是由于历史的沉淀,印度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深陷泥淖。在上古和中古时期,印度的文化与社会制度相对统一,人民追崇印度教,社会上则信奉影响至今的种姓制度。除印度教之外,佛教,基督教,祆教,伊斯兰教等流入印度的其他宗教都反对这项制度,但在几次矛盾冲突中,没有任何思想能颠覆种姓制度,反而让它在印度更加稳固。18世纪,英国殖民者到来,又将西方文明制度引入了印度,这使得南亚地区的纠纷更加复杂,其他宗教对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的压力,佛教上座部和大众部的教义分裂,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反对西方外来文明、民族独立等箭头交错在一起。而在英国殖民者之前,印度莫卧儿王朝又以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以说波斯语为上流社会的标志。孟加拉、尼泊尔、印度地区的写作者都选择用各自的乡土语言创作,上等种姓、下等种姓和贱民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交流,让南亚地区的文学发展陷入了停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