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12)

同一年,随着贵广高铁正式投入使用,贵阳进入轨道时代。城市每天迎来送往,子弹头列车在贵阳和其他城市之间以每小时三百多公里的时速飞驰,每时每刻都有新鲜血液注入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这让叶沙对这座陌生的城市好感剧增。婚后一年,叶沙怀孕了。当时,她脑海里就一个念头——孩子一定要在省会城市读书。

小孩满月后,叶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学区房迁户口。那几天,叶沙和丈夫跑遍了贵阳大大小小的学区房楼盘,最终选择了距离世纪城2公里左右的万科楼盘。

最主要的原因是,按照划区,孩子能在贵阳省府路小学读书。“这可是数一数二的学校。”买下这套房后,叶沙长舒一口气。

然而,摆在这群新“贵阳人”眼前的一个更为困扰的问题是——他们的父母难以融入贵阳,而年轻的孩子们则不再愿回到故乡。

相较于叶沙与万宜两对夫妻,他们的孩子则更为迅速而自然地成为了“贵阳人”,在贵阳养成了天生的“贵阳胃”与“贵阳腔”,也熟悉贵阳的长天大地。孩子们鲜少去到父母出生的地方,也未曾有机会与故土的亲戚们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