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13)

叶沙曾在2018年新年时带儿子回到黑龙江,当熟悉的风景迎面而来,儿子却只觉乏味和不习惯,“待不够一周就想要走”。

由于周丽景工作繁忙,万宜一家也很少回到老家。隔代之亲虽有浓厚血缘关联,可物理距离仍然在无形中使老人与孩子疏离。2014年,万宜的父亲与爷爷先后去世,万宜一家赶回老家,“悲从中来”。

那是万宜最后悔迁户贵阳的时刻,“如果我留在四川,不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此后,万宜将母亲接至贵阳生活,但对于母亲而言,“她是农民,劳作已然成为一种本能,让她离开土地,她就仿佛失去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座迅速发展的城市中,异乡人的父母们如万宜的母亲,面对如大河奔流的时代,显得无所适从。她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居住的小区与附近的菜市,“在贵阳,老人几乎只和我们交流,很难在外面建立新的交际圈”。

也正是在这一年,住在被称为“亚洲神盘”花果园的含章觉得自己被骗了。

2003年,含章考上贵阳的大学,将户口迁至贵阳,此后一直在贵阳生活。2013年,她花掉所有积蓄,以37万买下了花果园的一套两室并完成装修,“但至今房产证都没有办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