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 九 )

2008年的金阳区是被贵阳人遗忘的郊区,这里一片荒芜,人烟稀少,治安混乱,“出租车都不愿意去。”在贵阳生活近10年的出租车司机回想起当时的金阳区,仍然嗤之以鼻。少有人料到,这片老鼠乱窜的田地,将会被直入云霄的高级公寓楼与带玻璃幕墙的办公大楼环绕,“仿佛一夜之间的事。“

正因为贵阳本地人对金阳前景的不乐观,世纪城的销售团队将目光投向贵州各地市。根据此前公开报道,世纪城首期的销售份额中,外地人占近60%。

刘云岩的父亲因出生农村,曾吃过不少苦头,但丰富的阅历使他善于捕捉机会。自刘云岩出生起,他便开始做出租挖掘机的生意,还开办了一家小规模油厂,频繁奔波于贵阳与乡镇之间,他意识到“一定要将孩子推向城市”。从刘云岩读小学开始,他便开始为进城买房做准备。

刘云岩当时12岁,对城市”充满好奇与期待“。尽管父亲时常进城,刘云岩却少有机会从寡言的父亲口中了解城市的样子。

那时候,全国热映的《家有儿女》电视剧,让他看见了城市的一面,“那些故事和情节不会发生在当时的农村”。看见剧里的主角刘星喜欢上模仿摇滚歌手,吵着要去听演唱会。刘云岩连演唱会是什么都不清楚,“待在农村是不会有机会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