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戏改编电影总是做不好( 九 )

如今索尼的三大游戏 IP,即《最后的生还者》、《神秘海域》和《战神》系列,都已经在本世代获得了千万级的销量。而它们的叙事手法,也基本和电影如出一辙,加上本身剧情的丰富度,都为之后的影视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什么游戏改编电影总是做不好

另一个正面例子是近期热映的《大侦探皮卡丘》。知名游戏网站 Kotaku 就评价说:「这部电影懂《精灵宝可梦》,所以它成功了」。

在他们看来,传奇影业没有改编正统的《精灵宝可梦》作品,而是选择同名衍生游戏作为故事背景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虽然该作的剧情较为简单,对整个宝可梦世界观,以及各种精灵的特性也只是点到为止,但至少逻辑清晰,通俗易懂,也不会被那些繁杂的设定细节拖累节奏,观影的低门槛对于非粉丝来说十分友好。

当然,类似「剧情俗套」、「对宝可梦的描绘过少」等评价仍不绝于耳,你看,这就是游戏改编电影的矛盾所在,正所谓众口难调,讨好大众的同时,又会遭到核心粉丝们的口诛笔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