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233天 腾讯究竟发生了什么( 六 )

5月23日,在昆明一间会议室里,杨国安用他的理论模型,详述着腾讯“930变革”的底层逻辑。

在杨国安的洞察里,腾讯之所以将战略放到产业互联网,是因为时机到了。于是,在腾讯“930变革”中,确认了产业互联网的主赛道。

在“杨三角”理论中,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和员工治理构成了打造组织能力需要三根支柱,它们和所打造的组织能力一起,构成了杨三角框架。翻译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会不会?愿不愿意?允不允许?

杨国安进一步解释,“会不会,就是团队的问题,你的团队有没有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素质。”新成立的CSIG,作为ToB业务的对外窗口,腾讯内部抽调了很多技术后台人员加入,保证了其技术能力,但“主要一个挑战是我们对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和痛点有时候理解不够深,所以现在我们要往前走,需要更多的培训、学习和通过外部招聘,打造团队。”

愿不愿意,涉及到两方面。一是文化价值观和使命感。由于CSIG更多是面对ToB业务,其价值观变成了客户导向。另一个是激励方法,如何激励这个团队。ToB的链条很长,激励制度需要与客户最终满不满意相挂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