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变奏曲:帕慕克笔下的土耳其家国史( 十 )

德国在土耳其的近现代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德国的推手土耳其人或许就不会在一战中站错队。至今,土耳其和德国之间还有着特殊的紧密关系。在帕慕克的小说中,“德国人”频频出现。《杰夫代特先生》里的德国工程师,既令雷菲克们心生亲切与向往之情,也因其对所谓东方“落后”的痛心而令彼此间的关系充满张力。而在《雪》中,德国则扮演了土耳其流亡者大本营的角色,以至于自德国归来的卡,在卡尔斯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通过向德国人展现土耳其的愚昧落后而捞取名利的人。

在帕慕克的小说中,一些反复出现并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事物,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镜子”和“井”等。无论是《白色城堡》还是《黑书》里的镜子,都散发着诡谲不祥的气息,无论是“我”看镜子时的心惊,还是卡利普与如梦在双面镜里的“迷失”,还是一个画师用立在对手画作前的一面镜子来赢得绘画比赛的怪诞荒谬,都给镜子赋予了“陷阱”的象征意义,警醒着人们那种种相互模仿、互为镜像时等于蹈入不可预知的险境。

一如镜子,“井”在帕慕克的作品中也承载着不同寻常的文化寓意。在《红发女人》和《黑书》中,井意味着幽深神秘的过往,意味着汲取传统资源的管道,而其日渐干涸并被填埋,则意味着现代化的“无根”。在《红发女人》中,帕慕克通过淘井师傅进入有着五百年历史的苏丹后宫之井的意象,来折射土耳其历史之井博大精深的讯息;而在《黑书》中,其借卡利普之口批评伊斯坦布尔的高楼大厦是建立在一口口被填埋的井之上,从而直接影射土耳其现代化的浮华及传统根基的缺失。当然,卡利普、耶拉和如梦都曾居住过的那个家族老宅的“天井”,也被视为一口充满腐朽与神秘气息的深井,在此国史和家史形成了微妙的合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