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变奏曲:帕慕克笔下的土耳其家国史( 五 )

在农民眼里,一心融入欧洲、喜欢和欧洲“异教徒”交朋友并跟在德国人的屁股后面的雷菲克等来自西部的城里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而在国家主义者眼里,现代化的出路在工业,而发展工业的第一桶金必须从农村汲取,因此对农民实行小恩小惠会影响国家发展的大局,对于对现代化有抵触情绪的农村保守势力,只能靠鞭子推动进步。

对于那些不太理解被视为中东世俗化和现代化转型模范生的土耳其为何近年来会散发出一些神权政治气息的人们来说,了解了这段自上而下、自西向东的现代化史,便可以更好地体认后来土耳其政治板块的变迁和政治氛围的嬗变,实际上是其来有自。

到了《黑书》和《寂静的房子》的年代,土耳其现代化的挫败与试炼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派纷争,现代与传统之争,世俗与保守之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政治的暴力化成为家常便饭,而军事政变则屡屡成为最终解决方案。

以前处于劣势、被压制状态的底层民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性。这在《寂静的房子》里以私生子后代哈桑为代表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来自城里的那群年轻人,则给人以软弱无能、不接地气之感。哈桑等人更多选择献身于保守的拥有宗教色彩的右翼政党事业,不由得让人感叹历史的吊诡。而他对来自伊斯坦布尔的、西化的小姐倪尔君爱恨交织的情感,以及最后失手将其打死的悲剧,更预示着土耳其社会中开明现代的那部分力量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进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