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拿起神经网络的“剧本”,传感器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六 )

比如通过路灯传感器 , 对路面的人和物实现10cm的高精度定位;在地面设置磁坐标 , 可以对车辆每10cm的移动都了如指掌;在隧道等复杂结构环境中 , 则采用了超声波测距仪、静力水准仪、裂缝传感器、振弦采集仪等传感器综合做功 , 并结合车联网 , 对交通出行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了深层次、多模态的系统收集 , 让外部刺激的每一丝“神经冲动” , 都能够被城市以立体的方式感知到 。

然后是场景化的多模组监测方案 。

这部分有点像神经网络的大脑分区 , 数据感知网络与处理模块一起 , 构成了垂直场景的监测模组 , 提供清晰而具体的能力 。

目前 , 西人马智慧交通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通讯传输、气候监测、桥梁监控监测、隧道监控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不同模块的服务 。

以地灾模组为例 , 西人马智慧交通系统在边坡等道路环境上部署了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子系统 , 对自然灾害等进行实时监测 。 这些数据会实时上传到数据库和处理控制中心 , 一旦出现异常状况 , 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 , 预警子系统在向上发出分级预警 , 从而达到监控边坡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