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资“难”在哪,为何需要“几家抬”?( 三 )

民企融资“难”在哪,为何需要“几家抬”?

与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相比,其在金融系统获得贷款相对不足。2018年10月,刘鹤副总理提到,“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但在贷款占社会融资比重超过七成的中国金融系统中,无论根据哪种口径测算,民企的相对地位均与其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相匹配(详见附图)。按银保监会口径,2018年截至三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约为30.4万亿元,据此推算民营企业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之比约为28%,另“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二者数字相对一致。按央行口径,在2012-2016年境内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中,除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平均为42.8%,但呈现出下降态势。此外,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8年末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合计90.6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42.9万亿元,占比47.4%,与国有企业占比大体相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