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资“难”在哪,为何需要“几家抬”?( 六 )

民企融资“难”在哪,为何需要“几家抬”?

民企融资“难”在哪,为何需要“几家抬”?

民企融资“难”在哪,为何需要“几家抬”?

总结起来,民营企业不论在中国的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链条中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在监管趋严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风险。这一结构性顽疾决定了解决民企融资难并非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战”和“一刀切”,而需要“几家抬”的合力,并顺应于企业生命周期客观规律衔接好不同融资模式。展望未来,中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和融资缺口的弥合相生相伴,这一过程难以凭行政化的简单手段来完成,而将建立在促进经济转型长效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市场化来实现优胜劣汰。

(作者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王宇哲系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

栏目主编:张杨文字编辑:张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朱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