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固收·可转债】浅谈转债中的抱团与瓦解 —— 测算、回顾和应对 20190609( 四 )

1、16年6月,当时市场还在享受着“稀缺红利”,虽然溢价高,却没有供给来打破抱团。查看抱团名单(做指数的时候记录的log,详见此前的专题报告《简易的转债策略测试框架——以及python实现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多为初始平价就很低的EB,这些品种显然非常依赖抱团效果。但就在此时,300亿的银行转债预案出现了,自然这会带来一次冲击。不过这一次略显特别的是,虽然抱团暂时被瓦解,但得益于后期债市表现,以及银行转债的好事多磨(次年3月底才发行),这些抱团品种又在后半年卷土重来;

2、17年5月,当时去杠杆、金融防风险是投资者之间讨论最多的词,又是那些不够便宜的偏债品种之间的抱团,在此时瓦解了。与前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这类品种变得一蹶不振。一部分原因是银行转债的出现,以及转债新规的酝酿使得稀缺性将逐渐变成一个过去时,以及,有些品种开始出现信用方面的担忧了。再后来,有的“债底”也被不攻而破;

3、17年年末,相比之下,这次瓦解的原因更像是年末资金紧张,外加当时部分保险重仓股的重挫(当时有直接而略显意外的触发剂)。当时在高估组的,主要是一些老券及偏白马的品种。我们在当时建议增持,随后确实等来了18年年初的行情,却没想到那就是18年的全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