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爆款成功不可复制,继续守望“黄金年代”(16)

这种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的“土味”,源自于视觉团队向苏联重工业美学风格的有意靠拢,用郭帆的话说,这是“我们唯一能找到的,跟中国人有情感连接的工业设计。”

直到《流浪地球》,中国科幻才刚刚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视觉体系,尽管它依然是“舶来品”。当然,中国未来的科幻片不可能只有《流浪地球》这一款。

中国科幻:爆款成功不可复制,继续守望“黄金年代”

即将上映的三部国产科幻片风格迥异

从预告片来看,今年即将上映的《上海堡垒》和《明日战记》是“熟悉”的好莱坞科幻灾难片 “风味”,《拓星者》的每一个镜头都刮着《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的“废土风”。

中国科幻影视的集体发力,也意味着美学风格上的四面出击。这是好莱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过的路。

早在美国电影工业进入“特效时代”之前,与“黄金时代”科幻作家们同时而起的插画师们,已经用笔触奠定了后来主流科幻影视的美学风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