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爆款成功不可复制,继续守望“黄金年代”(17)

他们不仅仅是画手,更有工业设计的背景和经验,才能创造出即符合大众对于太空时代的想象,同时在比例、构造和细节上令人信服的画作。其中Syd Mead等佼佼者后来直接投身好莱坞,一手设计出了亿万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未来。

且不说1967年横空出世的超前之作《2001太空漫游》一举确立太空电影的视觉风格,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星球大战》、《异形》、《疯狂麦克斯》、《电子世界争霸战》、《银翼杀手》等,犹如“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在短短数年之内就在太空歌剧、末日废土、赛博朋克等视觉方向全面开花,奠定了今日科幻片的类型光谱。

其中《银翼杀手》甚至影响了几年后的赛博朋克运动,成为视觉艺术对于文学的“反哺”。由于科幻出版的长期不景气,工业设计的迟缓起步,中国离出现自己的Syd Mead尚遥遥无期。

30多年来《科幻世界》的封面主要以“黄金时代” Bob Eggleton、Jim Burns等画师的太空风格为主,本土画师也亦步亦趋,未能探索出中国科幻的视觉表达方式。从国内各版本千篇一律的《流浪地球》封面,也能看出画手们视觉想象力的匮乏和雷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