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爆款成功不可复制,继续守望“黄金年代”(19)

借科幻大会的契机,钛媒体刚好可以在密集的行业交流与碰撞中,了解到中国科幻视效领域的“短板”在哪些地方。

曾经参与《三体》、《黄金大劫案》、《太极》等电影概念设计的机械卷轴认为“概念设计圈画的好的人太多了”,问题在于“电影行业什么时候能给我们艺术家以一个更好的保障。在目前阶段,电影概念设计还不是一个很稳定的工作。”

中国过去古装、玄幻、仙侠、民国、都市等影视题材的概念设计,更多只是场景与气氛渲染,仅仅停留在皮肉表面,因为存在感不足所以大量工作都是被外包出去,预算和周期都十分有限。据说,成都一家影视美术公司就包揽了70%的国产电影概念设计。

相比之下,从《银翼杀手》到《银翼杀手2049》,科幻片的概念设计足够名副其实,设计师构建们了一个个现实感十足的未来世界(如赛博朋克中雾霾笼罩的天空、衰败混乱的街头、复古混搭的建筑、色泽诡谲的霓虹灯),而不仅仅是画几张插画那么简单。在制作团队中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摄影等工种。

天工异彩董事长常洪松认为中国的特效技术不是问题,因为一些魔幻、奇幻电影的特效技术难度反而更高。“八、九年前做完《画皮2》我们就有能力做《流浪地球》、《上海堡垒》这样的科幻电影了,但是因为市场没有一个参照体系,也不知道市场反馈如何,该用一个亿还是两个亿做,老百姓对这一类型的认知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