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转让乍热的秘密:纾困第二季国资角色悄然转变( 三 )

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不少纾困基金也不是单纯为大股东解困,而开始聚焦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

单月15起控制权变更

去年四季度以来,上市民企的控制权转让火极一时。随着今年春节后股市反弹,控制权转让彼时也淡了下来。

但自4月下旬股市再度大跌之后,一直在低位徘徊,控制权转让“满血复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约1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制权变更提示性公告,宣告第一大股东之位易主,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的接盘方是国资,6家是民营企业。跟去年四季度相比,民营企业受让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比例获得提高,像刘永好、华东医药等实力方也开始出手。

颇为典型的是,6月14日,赛福天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崔志强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控股股东无锡市赛福天钢绳有限公司16.73%的股权转让给苏州市天凯汇润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天凯汇润”),并将其持有的无锡赛福天剩余50.19%的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天凯汇润。转让完成后,赛福天实控人将由崔志强变为无实控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