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由“增量”驶向“提质”( 四 )

合建班列生态圈,创造服务增值。相比海运,班列运输的价格劣势需通过服务优势来弥补,因此,需要构建综合服务平台,集聚多方资源,合建班列运输生态圈,创新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增值。具体而言,一是从干线运输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聚集优质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货源地集采、干线运输、目的地清关、短驳、仓储、保税等服务;二是创新“物流+”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如联合境外产业园等创新“班列+园区+展会”模式,境外园区负责海外招展、集货,班列提供门到门运输、清关等服务,展会合作方提供布展、参展一站式服务;三是长远谋划进口商品营销渠道建设,整合商贸流通领域的线上、线下资源,发挥进口商品展销会、进口商品展示馆等线下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跨境电商线上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产品进入我国消费市场。

科学培育市场优势

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两条基本市场规律。第一,班列需要寻找自己的适配产品。价格敏感型产品尤喜海运,速度敏感型产品优选空运。拥有适度附加值、非价格或速度敏感型产品才是班列运输的适配产品。因此,放弃对大量价格敏感型商品的追逐,有目标地争取“优质货源”是班列遵从市场规律的基本体现。第二,内陆国家是班列的优势目的地。班列是内陆国家“沿海化”的重要渠道,可以节省海运目的港与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接驳费用,缓解班列运输的成本劣势,满足内陆国家打造交通枢纽的内在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如中亚、中东欧地区最能体现这一区位优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