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工业软件发展规律及相应策略探讨( 九 )

由于国内自主开发的工业软件第一用户往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己,企业从开始不会使用、不愿意使用(因为不是按照他们的需求开发),到后来不想使用(因为更好用的国外软件都进来了),国产软件逐渐失去了企业市场,被国外软件排挤到难以生存的边缘,仅仅靠着每年“跑部钱进”,从国家“863项目”中拿一点钱来养活自己。时至今日,从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一大批国产软件公司几乎没剩几家,90年代成立的公司能活到今天都非常不易。

国内有关管理层不懂软件开发与投资规律,软件投资力度普遍是“撒胡椒面”,软件研发和使用人员的技术底蕴普遍比较低,软件开发普遍缺乏顶层架构设计和方法论,在数次的技术升级过程中跟随较慢或者没有跟上,国外公司放任软件盗版而国内有关部门打击盗版不利,缺乏大企业作为国产软件的铁杆用户,国内企业普遍缺乏技术积累等等,都是制约国产软件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有两点:没有铁杆企业用户的拥趸和真实使用场景的验证,就没有反复的软件迭代、算法改进和技术升级,是国产软件的自身硬伤;另外国内有关管理层不懂软件开发与投资规律,缺乏对工业软件重要性的认知,一直把工业软件混同于IT软件,是国产软件的外部硬伤。这两个硬伤叠加在一起,实在是让软企“伤不起”,国产软件错过了过去三十多年中崛起和发展的最佳时期,让国外工业软件占据了现在国内95%以上的市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