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孤九剑”到“新六脉神剑” 阿里是如何打造企业价值观的?( 二 )

01

2000年,51岁的关明生接到一通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问这位已经在美国通用电器做了15年高管的香港人,是否有兴趣加入阿里巴巴。

这个陌生的名字让关明生听得一头雾水:“阿里巴巴是什么?”

接下来事情的转折却像电影中的画面一样,镜头陡然切换。

2000年10月,关明生赴约到北京一家日餐店,见三个30多岁的年轻人。这三个年轻人的名字分别叫马云,蔡崇信,吴炯。

就在这一年,一面是成立不过两三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新浪、网易、搜狐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一面是互联网泡沫此起彼伏被戳破。在这一年前,马云才刚刚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随后蔡崇信和吴炯加入进来,分别扛起CFO和CTO。

现在,他们还缺一位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COO,负责运营和梳理价值观等工作——在国内互联网早期处于野蛮生长的年代,不像过去一年,大谈组织结构还没有流行起来,也没多少人在创业最初就重视价值观的概念。

放在今天看,创业之初的马云显然已经表现出了“外星人”特有的口才和商业头脑,以及对人才和价值观的重视。4个小时时间里,他一如既往用马氏激情,向关明生大谈这家新生公司的商业前景。桌上的氛围被带动得一时充满少年气,大家聊得太投入,以致桌上的饭菜,几个人倒是没动几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