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为了堵住拼多多的后路,聚划算“造节”亮刺刀( 二 )

在聚划算并入天猫的2016年,拼多多刚刚上线3个月。彼时,战事正酣的阿里和京东,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以拼团为主要模式的创业公司,会通过“9块9包邮”迅速崛起,直奔下沉市场的流量处女地。

拼多多的突然崛起让阿里猝不及防,也让阿里意识到更广大的用户规模仍在下沉市场,此时原本专注性价比的聚划算再一次被阿里想起。

“重新孵化一个平台、一个品牌,内部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要重新开始做并不容易。聚划算本来就是做限时特价特卖、专注性价比的,我们为什么不把它重新拿出来?”在谈到为何是聚划算来对抗拼多多时,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表示。

在家洛看来,聚划算限时特卖的业务形态,区别于天猫等“日销”售卖方式,能够集中爆发式的销售,更适合短期、高频次的营销,也更容易促进商家的交易增长,为品牌获取新客。天猫的数据也显示,最近两年做得好的商家,几乎无一例外都利用了聚划算的爆发效应。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3月,聚划算和原本属于淘宝BG的另外两大专注特卖的业务“淘抢购”和“天天特卖”正式合并,组建了现在的大聚划算事业部。虽然并未像外界传言的,成为独立于淘宝、天猫之外的事业群,但聚划算目前在内部已经相对独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