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为了堵住拼多多的后路,聚划算“造节”亮刺刀( 三 )

产品业务线搭建完毕,伴随而来的就是团队的整合。

整合之前,淘系的性价比市场业务分散在聚划算、天天特卖、淘抢购三条业务线中,其中聚划算属于天猫BG,天天特卖、淘抢购则属于淘宝BG,相互之间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向不同的负责人汇报,独立考核KPI,在商家和商品端难免会有重合的现象。

以天天特卖为例,之前其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帮助产业带工厂改造升级,这与聚划算本身帮助品牌商家获取客户的属性多有重合。为了避免内部的低效竞争,整合之后,聚划算对于这两部分业务进行了明确规划,形成了“品牌新供给”和“工厂新供给”两块核心业务。

“品牌新供给”帮助品牌商家开拓下沉市场,由大聚划算事业部品牌商家运营总经理云聰负责;“工厂新供给”,则由原天天特卖负责人唐宋负责,他现在担任大聚划算事业部产业带运营总经理,主攻产业带,二者均向家洛回报。整合后的结果是KPI考核重新划分,不再争抢商家和商品。

此次划算节,由唐宋负责的产业带商家获得了聚划算内部的很多资源支持,成为99划算节的一大亮点。99当天,聚划算全平台的产业带订单成交数超过4000多万笔,同比增长超50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