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差评侵权?互联网法院:未损害原告名誉权( 二 )

淘宝差评侵权?互联网法院:未损害原告名誉权

实际上,淘宝卖家收到恶意差评,遇到奇葩买家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专业”的淘宝差评师。据阿里巴巴方面透露,自2017年开展打击恶意行为专项行动以来,阿里已经配合多地公安机关破获20余起利用恶意差评对商家进行敲诈的案件。

今年年初,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差评师案刚刚落下帷幕。据了解,杜某等三名被告因故意在购物中给予卖家差评,先后五次敲诈勒索淘宝卖家,2017年11月被海门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缓刑,并处罚金。随后,淘宝以杜某等三人恶意评价涉嫌侵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赔偿1元人民币。江苏海门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杜某三人的行为损害了淘宝的合法民事权益,故判决三被告共同赔偿淘宝损失1元、合理支出2万元。

对于如何保护卖家免受恶意差评攻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指出,实际上,目前我国法律对于恶意差评这样的网络恶意行为,在立法上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很难进行快速、有效地应对,让这些恶意行为能够钻制度的空子。“不过,电商平台是最了解行业生态现状的,通过司法诉讼来推动相关判例,将有助于促进形成长期、有效、良性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刘晓春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