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出行”共享汽车遇阻:员工讨薪 用户押金难退( 七 )

等待两个月后,押金依然未到账。这期间,许先生拨打立刻出行的客服电话共计四次,有一次无人接听。许先生于8月26日和30日分别于12315和21CN聚投诉上投诉立刻出行公司。8月30日晚,许先生的押金最终退还成功。

诸多用户押金投诉下,立刻出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小黄车”,尚不明朗。“现在估计账面上没什么钱了,”有了解立刻出行融资情况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指出,“五月中的时候账面已经不够还押金了。”

不过据采访人员了解,至少从目前来看,立刻出行北京公司很可能会继续运行下去,公司正在筹备下一轮融资和并购事宜。但在一地鸡毛的当下,立刻出行如何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谁来监管?

曾经伴随共享经济的春风,共享汽车似乎拥有无限的潜力。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共享出行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共享汽车2017年融资量达千亿,占行业总获投金额的65.9%,包括滴滴、阿里、宝能等巨头玩家纷纷入局。

但同时,共享汽车行业也在不断洗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