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四大港口整合“撞上”自贸区政策,东北亚航运将会擦出什么火花?( 六 )

事实上,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诸如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等具体化要求。

此前,国内部分港口与城市已经意识到这一差距。“青岛港是中国长江以北最好的出海口,现在只是一个运输港,没有成为贸易港,只能挣点车马费。”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对这个中国北方第一综合大港对城市的带动寄予厚望,“我们经营城市、经营港口,就要充分挖掘港口的经济内涵,把运输港变成贸易港。”

如今,山东整合了港口资源,又拥有了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港口向枢纽港、贸易港转型,城市向国际航运中心转变,成为了新的目标。

经济观察报获悉,山东省港口集团一方面计划“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增开威海、日照、烟台、渤海湾内支线,形成以青岛港为枢纽港,其他为喂给港干支线网络配套发展格局;同时加强与马士基、中远海运、地中海等大船公司的合作,加密航线、扩容舱位、扩大中转、做大内贸,建设辐射东北亚港口群的中转网络。一方面计划“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中西部内陆地区,是各港口的交叉腹地,四大港口集团将形成对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互相借力、合理互补、强化联动,构筑在东北亚地区的优势地位,从而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