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中场战事”:丰田向左,大众向右( 六 )

固态电池“中场战事”:丰田向左,大众向右

如果按照地区划分,固态电池的海外发展大致集中在法国Bolloré、美国 Sakit3、日本丰田这“三巨头”身上。他们之中,法国的Bollore的资历又是最老。

早在2011年10月,Bolloré就开始利用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Bluecar”和电动巴士“Bluebus”,在法国巴黎及其郊外提供汽车共享服务“Autolib”,几年来已累计投入了 3000 辆搭载 30 kWh的由 BatScap 制造的固态电池,但尚且没有在乘用车领域展开攻势。

固态电池“中场战事”:丰田向左,大众向右

美国Sakti3致力于电池技术的研究已有 20 年,并且拥有 70 余项专利。2015 年 10 月,被真空吸尘器创新者戴森以 9000 万美金的价格全资收购,以解决应用在其产品中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续航时间不够长、安全性有限的问题。

Sakti3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采用薄膜沉淀工艺的制造技术,这就造成其成本居高不下,且在未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也不算太大。因此在现阶段,其产品只能应用于小型家电之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