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两年考:从概念风口到零售本质( 八 )

\n \n

张赢告诉创业邦 , 从今年4月开始 , 在楼下前端已经实现全线盈利 , 并会开放部分城市加盟 , 以进一步验证模型 。

\n

再看无人便利店模式 。 目前来看 , 视觉识别的解决方案确实存在单店投入成本过高 , 节省的人工成本 , 覆盖不了技术成本的问题 , 并且短期内很难降下来 。 因此也有一些企业选择把店型开得更小 , 比如以智能货柜的形式呈现 , 通过收窄应用场景 , 让它的复杂度降低提升识别准确率 , 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

\n \n

RFID模式目前也被证明是跑不通的 。 林小龙告诉创业邦 , 这种模式的单店投入成本其实并没有很高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 由于店型品类结构上的缺失导致营收能力有限 , 而RFID标签的成本居高不下 , 因此模式很难正向运转 。

\n \n

举例来说 , 一个RFID标签的价格要3-6毛钱 , 贴在一瓶水上 , 而那瓶水的毛利可能也就1块钱 。 对于便利店来说 , 客单价普遍偏低 , RFID无人模式虽然在前端节省了部分人力成本 , 但因为标签成本太高 , 整体营收能力又有限 , 所以基本都是亏损的 。 且人货不分离的呈现形式 , 还涉及到食品安全及商品损耗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