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的下一步:从RPA到IPA(21)

我觉得可能对于国内RPA厂商,未来要思考怎么样走出中国,至少在东南亚,按照一带一路方向去走,东南亚或者在亚洲非洲国家,我相信也有类似的机会,他们的系统反而会是未来中国的RPA软件比较好的机会。所以本质上来讲,还是要把内功练好,内功练好的基础上,会看到更多的机会。

我前一段时间跟日本RPA相关的人士聊过,很多日本客户跟我讲,日本的使用习惯跟美国的不太一样。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适应这些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走法,而这一点要花时间解读。

申峰:前面几位讲的非常精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RPA本身现阶段还是内功的问题。产品内功如果没有达到,很有可能导致在未来某一天,一家企业在用RPA,非常放心的把事情放给RPA做,结果RPA出错了导致了企业的巨大损失,他向谁索赔?RPA本身依赖于第三方系统,第三系统发生变化,如果是人的话,自适应能力非常强,但如果让第三方公司做这件事,如果是机器人怎么办?现在大家觉得RPA这个行业风风火火,到某一天这个事件发生,如果成为社会上的焦点,有可能迎来RPA的低潮。当然这个低潮未必是坏事,可能像凤凰一样,有涅槃新生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