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的下一步:从RPA到IPA(19)

而在国内,往往一开始是先从下到上的推广,从1个、2个、3个、4个流程推广,然后在同行业里面互相复制流程,比起自上向下的战略部署和接受程度,国内这种模式会慢很多,但是从几个流程到规模化的战略性部署这个过程是必然要完成的。国内客户也更关注投资回报率、成本上的节省或者创新方面展示,这往往会在一开始形成高期望值与小规模应用实效之间的差距。国内碰到的挑战的确多种多样,但是国内的应对方式也非常灵活。比如我们一直强调生态,讲生态有一个特定就是没有那么清晰的边界,怎么有效怎么来,所以产品商、服务商都可以很快的渗透到上下游的其他领域,而在产品和技术形成一定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下,可能会比较迅速的找到符合中国市场,灵活匹配中国客户所要求的一些效益比和特定需求,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来。这跟国外产品是产品,服务是服务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以后中国RPA企业在资本市场走的路,我感觉也可能会国外资本市场不太一样。国内资本市场有它的好处,比如估值高,比如政府扶持,国家对科创板也给了很多支撑,在科技兴国政策下,会有很多的资源支撑整个资本市场的价值,去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