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的下一步:从RPA到IPA(18)

各位嘉宾提到在RPA的运行中,它达到的效果是可以打通跨系统的数据,这个过程中会触碰企业内部的数据,也就是在企业数据安全、数据治理方面,国内的厂商更能够清楚企业的内部诉求是什么样的。RPA的平台最后交付的不是一个开发工具,最后是基于企业服务的管理平台,它就一定要满足企业内部去治理数据的需求。本地的RPA厂商在本地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上,一定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朱灏:我还是从企业服务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在国内做RPA业务两年之后发现,国内和国外的路数非常不一样。即使同样的产品在国内推广,开发、实施的路径都和国外不一样。

国外市场前几年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1-2个POC(概念验证)之后,可能就可以大规模推广,做自上向下的数字化战略,然后全员推广,并建立区域化,全球化的RPA卓越中心,把需求收集放在业务前端,把开发部署放在在全球RPA开发中心,有需求团队收集响应业务用户需求,由开发团队进行统一配置部署再推到本地业务端去应用,同时进行管控监测。好几家跨国企业都是这样的全球统一部署策略。国外的RPA公司在短时间达到这么高的估值,跟大的跨国企业全方位的部署应用,和对RPA高度接受并且认可的程度,都是息息相关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