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跑赢”茅台之后( 九 )

起因是:1935年,涪陵的榨菜种植及加工技术被传到了浙江省海宁县斜桥镇。

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差异巨大,最初三年,当地种植的青菜头经常出现空心、质泡多筋、不够脆嫩等问题,但种植户们决心很大,继续尝试,还向涪陵求援。

涪陵方面则大度地派技师前往支援,最终取得了成功,榨菜的种植也逐步在浙江省广泛传播。

没想到,涪陵榨菜的帮助,最终亲手扶持起了日后最大的对手。

上世纪80-90年代,浙江余姚的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量一度超过涪陵,同时涌现出大批榨菜加工企业。1995年,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之时,余姚也同样被农业部授予了“中国榨菜之乡”称号。

两地由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中国榨菜之乡”之争。直到2012年底,国家质监总局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保护。随后,涪陵榨菜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标准。

涪陵榨菜才最终赢得这场争夺战。

目前,重庆、四川眉山和浙江地区占据了全国90%的青菜头种植面积,仅涪陵地区就集中了全国42%的种植面积和36%的产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