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9:中国汽车破茧新生 波浪前行( 四 )

可以说,从1949-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而且实现了重型卡车、轿车、高级轿车、轻型卡车、越野车等车型的全系列自主生产,中国人终于圆了自己生产国产汽车的梦想。

再上台阶 自力更生建“二汽”

1961年1月,总参、国防科委、一机部将研制军事指挥用轻型越野车的任务,下达给北京汽车制造厂,并要求主要部件基本上与“东方红”轿车通用。当年6月,北汽就试制出BJ210C样车,最终定名为BJ212,1966年正式投产。此后数十年,BJ212不仅列装军队奔驰在祖国各地,也成为至今仍在销售的一代传奇车型。到了1963年,上海牌小轿车诞生。第一台上海牌轿车为手工打造,六缸发动机,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因为一汽的“红旗”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座驾,并没有实现量产化。

1966年4月,20辆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到了北京。一个月之后,国产第一批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这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国宾车。两年之后,1968年4月,第一辆江淮牌载货汽车试制成功,则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又过了一年半的时间,1969年10月,国产第一台32吨矿用自卸车在上海试制成功,从此,我们的矿山也有了国产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