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眼里的咖啡消费品类逻辑( 七 )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去做咖啡行业的投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在同质化产品之上找到创新。这种创新比较难做,因为咖啡豆都是国外的咖啡种植农人提供的,说白了品牌只能通过挑选保证稳定性,产品的出彩空间并不大。

在中国的咖啡市场,每一家公司都得在原材料同质化的基础上,去找到自己独特的创新点。瑞幸从方便性、易得性的新商业模式角度切入,峰瑞投资的三顿半是从产品、工艺的创新切入。最终创新会沉淀为品牌。

当然,我不认为咖啡行业的产品创新是能够持续十年、二十年的的优势,因为消费品不存在技术意义上的绝对壁垒。可持续的壁垒是类似星巴克,把企业的一些优势,最终转变成品牌的势能,只有品牌的护城河是能够长期持续的。

从格调型消费到日常性消费

中国咖啡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过去数年中,中国咖啡市场在超过千亿的市场规模基础上,保持着约 20% 的年增长率[6],但是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还在 6-7 杯的低水平[7]。规模不小,增速较快,但人均水平仍然较低,意味着空间很大——这也是咖啡从业者最爱提的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