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没了ofo摩拜们的大订单,自行车厂们活得还好吗?( 二 )

“共享单车最火的那段时间,13条生产线全开,一条生产线的产能在1500台-1800台,基本每天都在出货,装卸工人都是白班夜班两班倒。小黄车之前也在这里生产,不过2017年10月之后,生产线上就看不见小黄车的身影了”,富士达产销主管谷雪礼指着略显空旷的一条生产线对《深网》表示。

深网|没了ofo摩拜们的大订单,自行车厂们活得还好吗?

图1/2

四年的时间里,富士达等共享单车的生产商们见证了共享单车的崛起、爆发、势减、归于平静。

共享单车的“乱入”为传统自称车产业的发展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一直在考虑自行车产业如何与互联网及高科技相加的富士达、凤凰、永久、飞鸽等传统自行车厂商们看到了曙光。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共享单车之于传统自行车产业就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忽然暴增的订单和短暂的业绩增长,另一面是,传统自行车厂商不得不承受盛宴过后带来的“阵痛”。

这些已经存在近百年的产业都在集体反思一个问题,除了共享单车经济等外部因素的短暂提振外,自己的长远出路到底在哪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