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没了ofo摩拜们的大订单,自行车厂们活得还好吗?( 六 )

这些没有收到尾款的自行车厂商大部分是自行车小镇王庆坨上开的小作坊式的加工厂。《深网》走访王庆坨工厂聚集地发现,不少自行车厂都大门紧闭,几家开着的自行车工厂里已不见任何共享单车甚至是零部件的身影,只有几个点货的工人穿梭其中。一些工厂已经变成了堆放车架、轮胎等自行车零部件的仓库了。

对于王庆坨镇上的小工厂主来说,“船小好调头”,不做共享单车了,他们还有其他的“小生意”可以做。但对于大型的自行车产商来说,共享单车高峰时期扩展的生产线该怎么处置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扩大产能的难题

“除了青桔单车和哈罗单车的订单外,富士达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新共享单车的单子了,即使有来咨询的,我们也会很谨慎”,富士达共享单车项目经理艾志坚对《深网》表示。

而在富士达静海厂区,当初为满足共享单车订单量而新增的13条生产线,目前只有两条生产线在开工。每一条生产线的产能相对于高峰期的1500台-1800台已经降到现在1300-1400台。

对于闲置得生产线该怎么办的问题,艾志坚对《深网》表示,“富士达整个集团超过1万人,即使新上10条-20条生产线放在那,也放的起。打个比方,如果放在电子行业的话,富士达就是整个行业的鸿海科技,你知道的所有高端品牌像环法自行车赛的品牌都招富士达做代工,扩大的产能对富士达来说不是问题”。但也有工人对《深网》表示,此前一些没活的工人都申请离职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