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潮下,走进中国人造肉企业( 三 )

周启宇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在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技术方面,多年来中国企业在不断进步,但当前并没有飞跃性突破。以齐善公司为例,多年来企业的研发重心一直是利用大豆、豌豆和小麦等不同的植物蛋白质,以不同比例通过膨化压缩模拟动物肌肉蛋白纹理,以适应中式烹炒煎炸等不同料理方式。

新素食主义兴起

尽管缺乏实际重磅的技术突破,资本市场狂热追捧人造肉行业的背后,显示出目前世界对于肉类产业前景的担忧以及对素食市场的看好。研究数据显示,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会增至90亿,而人口增加带来的蛋白质消耗量会不断加重环境负担。“现在全世界对肉类行业的环境影响有一个更深的社会焦虑,而人造肉就是在试图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周启宇表示。

虽然在中国素食主义并不是社会饮食习惯的主流,但当下少吃肉越来越成为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素食主义与环保、动物保护和健康等概念的联系不断紧密,也因此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我们深圳的人造肉体验中心里,大多数访客都是年轻人,年龄大约在18到35岁之间,”周启宇说,“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几乎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当下人造肉产品本来就有一种科技感与未来感。”珍肉公司首席运营官洪小齐也向《环球时报》表示,目前公司产品面向的一个主要消费群体就是不断崛起的年轻素食主义者。“像过去消费者可能更多受到宗教的影响选择吃素,但现在可能更多年轻人会考虑到动物福利、人体健康还有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而选择吃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