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平米铁皮亭到400亿市值,“省”出来的春秋航空( 七 )

随着危机过境,行业回暖,在2011年-2013年,春秋航空的净利润分别为4.83亿元、6.25亿元、7.32亿元。盈利倍增的同时,春秋航空开启了海外扩张之路。

2010年,春秋航空开始经营国际和港澳航线,在国际化发展中,日本市场发展最为迅速。2010年7月,春秋航空开辟上海浦东-茨城包机航线,标志着中国的民营航空公司首次飞出国门;2012年,春秋航空日本合资公司筹建成立,并在2013年底获得航空营运许可证。

春秋航空走出国门、快速国际化离不开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推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明确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2010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1.07亿人次。

国内国际业务两开花的春秋航空在开飞10年之际迎来了高光时刻。2015年1月21日,春秋航空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民营航空第一股。这一年,王正华已经年过古稀。

十年间,春秋航空在国内成功推行低成本模式,但一路上也面临诸多质疑。发展早期,春秋航空的出现将机票价格大幅拉低,299元、199元、99元的票价为春秋航空引来恶性竞争的质疑。2006年,因在上海—济南航线推出1元机票,济南市物价局向春秋发出扰乱市场的警告,并开出15万元罚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