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评级机构同场竞技,评级并非越低越准( 六 )

近期,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要推动高收益债市场建设,壮大私募基金等高风险偏好投资人,提高债市的包容性,同时健全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机制,将隐性发行成本显性化,降低债市违约的道德风险。

在罗光看来,之所以此前中国高收益债市场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从发行端来看,我国监管对信用债发行主体资质要求较高,一般评级低于AA的债券无法发行,因此高收益债一级市场供给较少;从投资者来看,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保险和公募基金,这些机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而高风险偏好资金规模小,导致高收益债需求不足,流动性差;三是高收益债交易机制缺乏。此前债券一旦违约即停牌丧失流动性,无法交易,高收益债投资者既要承担信用风险又要承担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抑制了对高收益债的需求;限制性条款缺失、债券持有人会议法律地位不明确、债券处置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债券违约处置困难、回收率低,也限制了投资人对高收益债券的热情。

不过,2018年以来,高收益债券出现了数量和规模上的大幅增加,市场上也涌现出一批高收益债投资人。尽管规模不大,但已是我国高收益债投资的重要探索,为未来高收益债投资人的培育打下基础。各界认为,高收益债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