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评级机构同场竞技,评级并非越低越准( 三 )

但标普信评目前也面临一定挑战。业内评级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之所以中资机构对泸州银行的评级为2A,这是按照国内主流标准评定的,而标普信用用的则是中国的定制化标准。“目前推测,这种中国标准可能比国内主流标准低约2子级,但又要比国际标准高4-5个子级,因此就会形成几套标准:全球标准、大中华区标准、中国境内标准,这几套标准要如何区分、整合,如何让发行人、监管者、投资人接受。估计未来需要一段时间探索。”

此外,有业内评级机构分析师提及,比较标普信评和国内评级机构的报告,突出的差异在于,“我们的报告不披露同业对比和图表,也不披露经营与财务预测。” 对此,多位评级机构人士也对采访人员表示,过去的同业对比图仅限于机构已评过的企业,而标普信评则实现了全覆盖。

罗光表示,不可否认,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由于已发展上百年,且在全球范围内违约数据也相对充足,因而其评级方法体系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中外机构同台竞争将对国内信用评级提升评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但是,外资和中资评级机构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违约案例不足。中外资评级机构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自身评级方法及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债券市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