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换个活法( 二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消费品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品为王,到后来的渠道为王,再到今天的品牌为王。

而在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用户对于品牌的感知不再是只来自于广告,而是来自于整个从产品生产到流通,从传播到运营的每个环节:一张偶然发到微博的工厂照片,一位普通工人的短视频,一次在门店的糟糕购物体验,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品牌。

粉尘化和多维度的传播环境,不仅使主要作用于品牌的定位咨询陷入发展瓶颈,也让整个咨询行业尤其是提供模块化服务的咨询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中国,麦肯锡、BCG等老牌咨询公司日子也不如以前好过,不仅业务不断地往二、三线城市下沉,而且“一套PPT卖百万”的传说,在互联网极大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之后,变成了无稽之谈。

是企业不需要咨询公司了吗?也不是的。作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但可能也是最孤独的群体,企业家离开不了外脑的帮助。

曾有报道称,在美国,3/4的大公司仍在使用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就连美国政府在重大决策或战略规划时,也会向兰德这样的公司购买咨询服务。在中国,华为近30年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就是管理咨询智囊团,据悉其累计支付的咨询费高达几十亿美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