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辉映 水润姑苏(解码·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故事)( 五 )

4条运河故道,7个遗产点段,昆曲、古琴等6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北起相城区望亭镇,南至吴江区盛泽镇,81.8公里的大运河苏州段就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大运河苏州段遗存数量多,类别广,但位置太分散,给保护与利用增加了不少难度。”徐亦鹏坦言。

如今,随着一系列科技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使大运河遗存保护又有了新的抓手。6月21日上午,在位于姑苏区阊胥路的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内,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正在工作中。这个平台就像大运河苏州段保护的“大脑”,从水下、水面、空中不同空间维度,开展遗产监测。

“每隔两个月开展一次遥感航拍,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植被遭到破坏等,都可以通过智能化影像比对技术比对分析后显示出来。”徐亦鹏说。

苏州还理顺了大运河保护机制。在过去,运河管理部门在履行主体责任时,信息沟通共享不太顺畅。但如今,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职能部门联动,建立了大运河遗产监测联席会议制度,监测平台就设在苏州文保所。在监测平台上,专门设置了公众入口,市民可以通过平台把发现的问题传给文保所,文保所再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