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辉映 水润姑苏(解码·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故事)( 六 )

5月底,有群众在平台上反映山塘河新民桥至彩云桥段大运河沿岸存在路面翻新情况,苏州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当即向有关单位发出了监测查询函,仅仅在5个工作日内,管理中心就收到了回复。“处理效率那么高,说明保护大运河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响应。”徐亦鹏说。

建造公园、串联景点,运河再次融入市民生活

摇4个小时的船就能到市区,河水捧在手里直接喝,这是74岁的相城区望亭镇徐志祥老人儿时的记忆。后来,随着公路的修建,工厂多了,河水变脏了,大运河也与他的日常生活失去了交集。

这些年,徐志祥感觉小时候的运河又回来了。在望亭,盘踞两岸20多年的建筑材料仓库、小作坊全关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近300亩的“运河公园”,不仅将皇亭碑、御亭、古代驿站等复原,还新建了望运阁和大运河文化展示馆。

“如何让古运河实现保护传承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让大运河文化更深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出发点。”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说,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以大运河为线,苏州正在将运河沿线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幅完整的苏州运河画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