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风口上的“大语文”:摇摆在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 二 )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可以用刷题来快速提高成绩的数、理、化学科,语文成绩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主打培养文科素养的“大语文”概念也由此而生。自2018年起,大语文成为了校外培训的新风口。不只上市公司立思辰、新东方、好未来开始了在此的布局,包括一起学语文、子曰语文、复有诗书在内的初创公司也成批涌现。

暑假将近,纷繁复杂的课程品类在家长和孩子们眼前展开。面对语文在各级考试中越发重要的地位,大语文开始成为许多家长为孩子报班时的“必选项”。

为“提分”而培养兴趣的课外班

与一般的语文学科培训不同,“大语文”之“大”在于强调对历史、地理、国学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大语文其实是对语文本质的一次回归,过去的教育把语文变成了套路和应试技巧,现在考察的是全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复有诗书联合创始人兼CCO孙毅博对界面教育表示。

尽管因考试而生,但市面上几乎所有大语文课程主打的都是素质培养,并不与成绩直接挂钩。

“这其实是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源力资本合伙人詹研告诉界面教育,“与英语、数学不同,语文很难有一个明确的体系和标准。”孙毅博同样认为,语文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学科,尤其在试题趋于灵活、考察趋于全面的今天,还在用应试的方法教学几乎是徒劳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