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的外航故事:什么因素在困扰外航?(12)

一方面,东京、首尔自身就有强大的中国网络,可以作为“中国门户”,而不需要北京承担国内中转的角色。无论是自身航班还是南航在东京、东航和南航在首尔的代码共享,都足够覆盖大连、武汉等日本人密集、青岛等韩国人密集的城市。

另一方面,北京到首尔和东京的航班以城市间商务客为主(首都-金浦、首都-羽田上座率都不错),转移大兴机场无疑是拱手将客人让给全日空和韩亚等竞争对手。

然而,趁着大兴释放出的时刻“加班”是一个符合日韩“小心翼翼”的个性的选择。毕竟,如果能够吸引到北京南部的乘客经大兴到成田、仁川中转美加,也是不错的。

之后我们讨论欧洲系的荷兰航空和法国航空。荷航和南航联营北京-阿姆斯特丹,在南航迁移去大兴的情况下,联营为荷航带来不少决策余裕:如果留在首都机场,可以与南航配合进行差异化运行,从而为整个联营事业赚取更多的收入;如果前往大兴机场,在时刻安排合理的情况下,也不失为好决策。对荷航来说,像英航一样迁移、像芬航一样加班,或者留在首都机场,都是经济上合理的选择。法航的决策有些略微受限:和东航的代码共享要求它们必须在大兴有一定的存在,而和国航之间的竞争又要求它们在首都需要有一定存在。对法航来说,加班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