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在开源芯片领域找到突破口?RISC-V 会是一个绝佳机会!( 八 )

针对开源 EDA 与开源 IP 关系,他指出,开源芯片由四个主体部分共同组成:一是完整的芯片,其由开源 IP 组成;二是开源 IP,它不仅需要 core,还需要 ddr phy 以及 usb、wifi 等工具;三是开源 EDA,其不仅能够帮助 IP 进行设计和验证,还能帮助 IP 实现集成或芯片设计;四是开源编译器,RSIC-V 便是编译器和指令集之间的接口。

其中,罗国杰博士重点介绍了 EDA 工具的行业现状:目前仅国外 EDA 三大巨头公司 Cadence、Synopsys 及 Mentor Graphics 就占据了全球该行业每年总收入的 70%,而中国本土虽然也有自主 EDA 软件,例如华大 EDA 和 EasyEDA 等产品,做了多年技术积累,并拥有一大批成功用户案例,但与国外 EDA 三大巨头公司相比,在完整自动化设计流程上存在巨大的技术差异。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芯片消费市场,我国对于 EDA 的需求也是全球最高的,然而在我国目前的 EDA 现状下,我国学术界与工业界也只能广泛采用国外的 EDA 工具——每年用来购买 EDA 工具的使用权的花费高达数十亿美元。我国自主开源硬件开发 EDA 工具链成为急需发展和意义重大的事项。

不仅开源、可靠的 EDA 工具对我国市场有重要意义和研发动力,开源 EDA 工具的定制化也能够驱动我国新兴应用和新兴工艺的探索。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挑战也十分明显,包括芯片合计需要连接算法和物理层面,设计众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发展完整的 EDA 工具链需要众多社区的支持和维护;运行大规模设计的 EDA 工具需要大量高性能服务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