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各国央行盯住2%的通胀目标是刻舟求剑( 四 )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受到挑战,那么在过去二十多年曾推动全球通胀率下行的一个重要动能可能衰减或逆转。发达国家承接一般消费品生产的成本高于发展中国家,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会进一步抬高进出口产品价格,最终带动一般性消费品价格上扬。当全球统一开放的经济体割裂成一个个封闭经济体时,各国国内物价将更多地由国内生产活动决定,全球通胀的同步效应将减弱,相应地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步效应也可能弱化。

第二,科技进步降低了一般性商品成本,正在向服务业渗透

科技进步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一般性商品供给。科技在生产活动中的大规模应用初衷是替代更高价格的生产要素。例如,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行业,自动化、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能够缓解劳动力数量短缺,平抑生产成本上涨。在销售、流通环节,自动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的交互使用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可得性。例如,亚马逊等线上电子销售平台突破了区域限制,既不受当地劳动力成本约束,也不受当地商业租金冲击,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平滑了商品价格波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