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各国央行盯住2%的通胀目标是刻舟求剑( 六 )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通胀效应,经济学家指出一些抵消力量,例如遗产动机、科技替代等,但无可争议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的需求会逐步从传统制造业的物化商品向养老、医疗等无形服务迁移。养老、医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机器所能替代的较少,那么有限的供给与上升的需求易造成养老、医疗服务价格上涨。通常在衡量居民日常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中,服务权重低于商品权重,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医疗、养老服务的价格上涨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中。而实际上居民所承受的综合物价已经很高,货币购买力已经削弱。特别是当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对通胀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第四,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全社会消费总量

前述全球化与科技进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改变了生产要素报酬的分配。当劳动力在生产中是稀缺要素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就相对较高,而当机器设备的大规模使用能够替代劳动力时,资本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将会提升,从而扩大资本提供者与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除了科技进步之外,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原因还包括税收累进性质的减退、机会不平等、全球化、资产价格波动等。近几十年大多数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都在上升。根据最新的世界不平等报告,2016年欧洲收入前10%人口占国民收入的37%,中国为41%,俄罗斯为46%,美国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巴西、印度为55%。以财富衡量,财富差距超过收入差距,全球最富有1%人群占有的财富份额从1980年的28%上升至2016年的3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