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科折戟“万村计划”看地产创新为什么难( 二 )

“万村计划”在2018年6月曾引发过一阵舆论热潮,当时一个名为《13万富士康劳工代表致万科、房东及监管部门书》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有众多租户认为,由于万科的进驻,原来低廉的城中村房租猛涨,万科集团总裁祝九胜还曾就此回应称,近年一些资本、机构介入了租赁业务,但说长租公寓会推高租金,这是一个误会。

但租金风波显然只是这项工程“实际困难”的一个侧面,城中村综合整治的难度显然比建新房更加困难,旧村改造,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众多,租户只是其中的一环,其他如原住民、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都需要协调。

郁亮在万科2018年南方区域媒体会上就曾回应此事称,万科确实低估了“万村计划”的困难性,确实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目前还没有发现做公寓能赚钱的,万科还在摸索中,会小心谨慎。

中国建设报援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解释,“万村计划”的实际操作困难包括:业主谈判难,收房成本高;工期严重滞后,租金回流少,收益率走低,从而影响项目现金流;存量市场竞争激烈,工程建筑合法性、设计施工、审批备案、消防验收等流程致改造工程难以标准化等。

推荐阅读